BIM技術在機電建模中的應用
1.BIM技術在機電模型工程前期的應用
根據各專業(yè)內部的排布規(guī)則,不同專業(yè)相互間的排布規(guī)則,以及與結構建筑的間距要求,檢修空間等,具體規(guī)劃管線水平、垂直方向的分布。
(1)碰撞檢查:根據項目信息建立完軸網標高,設置好項目基點后,以此導入各類管線信息。運行進行碰撞測試。
(2)優(yōu)化排布:根據碰撞測試結果進行優(yōu)化排列。
(3)竣工模型:機電BIM模型用于竣工驗收。
2.BIM機電模型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
(1)建筑預留體現:結構完畢后,二次砌筑工程中,應用竣工模型,對照機電管線路徑標高、圖紙尺寸定位信息對其相應的孔、洞、預埋件進行預留預埋。憑借BIM技術三維可視化的特點,BIM 模型能夠直觀地表達出需要流動的具體位置,不僅不容易遺漏,還能做到精確定位,有效地解決了與設計人員溝通預留孔洞時的諸多問題;大大提高了預留孔洞的施工效率。
(2)結構預留體現:預留預埋不到位將直接影響安裝質量的好壞,甚至影響結構的質量和安全和使用壽命。借助BIM的施工模擬技術,可以提升預留預埋的準確性。
依據竣工模型中機電管線的排布,在結構墻體、樓板、梁、圍護等相應的位置處預留空洞或者預埋件。并且分類對其編排,統(tǒng)計;以便于在實際工程中做精準的預留預埋。
(3)工程量統(tǒng)計應用::通過應用BIM技術可以精準的統(tǒng)計材料用量;在建模時,只要把每一個部件參數化、數字化,需要什么參數就賦予給它,(當運用到非系統(tǒng)族的時候,還需要通過建立共享參數的方式統(tǒng)計)然后從所需要統(tǒng)計的材料明細表中就可以得到工程中所有應用的材料的詳細信息(人工費和機械費單獨根據定額計算)。當工程發(fā)生設計變更時,要及時更新模型,并更新變更部分的工程量。
(4)預算工程量:設計方考慮的是用什么材料;甲方考慮的是用了多少材料;而施工單位則需要考慮材料如何用。材料是成本的基礎,如果施工單位在材料成本上不能把控,則工程成本已處于失控狀態(tài)。通過應用BIM技術在虛擬建造過程中,可以統(tǒng)計工程所有應用到的材料;結合國家預算相關工程定額,最終可以形成預算的絕對依據。
(5)實際工程量:通過虛擬建造生成的工程量是實際工程量的參考依據;我們只需考慮實際應用時的損耗率,以及人工費、機械費,以及設計變更等相關費用;最終就可以得到實際發(fā)生的工程量。
(6)預制構件加工應用:對于機電各個專業(yè)管線的復雜彎頭、大小管連接、不同形狀管線的連接件;通過應用BIM技術,可以提前加工預制。這樣可以提升機電系統(tǒng)的安全性能,預制件的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縮短了工期,節(jié)省了成本。
(7)管段加工:根據模型系統(tǒng)管段路由的排布,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尺寸的管段,包括支吊架;我們都可以從竣工模型得知,可以根據BIM施工總計劃,規(guī)劃施工節(jié)點,逐一細分,便可知曉什么時間應該提前準備什么。然后與供貨商洽談定尺加工問題;為供貨商提供BIM 模型明細表,此明細表必須符合加工訂貨單的注釋條目要求,明細表中需要體現BIM技術定位信息相關文字標注。材料進場后,施工人員可以根據進場材料標識,明辨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方式,安裝位置等等。
(8)綜合支吊架加工:根據實際工程的需要,在交叉區(qū)域含有多個專業(yè)系統(tǒng)管線時,可以采用綜合支吊架。綜合支吊架需要考慮分段荷載量,支吊架的規(guī)格尺寸需要通過一定的計算。確定好綜合支吊架的分布間距以及支吊架的規(guī)格,然后根據系統(tǒng)管線走向布設。
鋼結構采用的普通形式為大六角頭型,其代號用字母M與公稱和直徑(mm)表示。工程中常用M18,M20,M22,M24。按國際標準,螺栓統(tǒng)一用螺栓的性能等級來表示,如“4.6級”、“8.8級”等。
1.BIM技術在機電模型工程前期的應用根據各專業(yè)內部的排布規(guī)則,不同專業(yè)相互間的排布規(guī)則,以及與結構建筑的間距要求,檢修空間等,具體規(guī)劃管線水平、垂直方向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