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建筑信息模型
這個標題的內容大家都不陌生,對于其中的中文名詞或者術語而言,準確一點說應該叫做“建筑信息建模”、“建筑信息模型方法”或者“建筑信息模型過程”更為貼切,但約定成俗,就叫“建筑信息模型”吧,只是大家在交流的時候應該記住BIM或“建筑信息模型”是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而不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的定義或解釋有多種版本,個人認為McGraw Hill(麥克格勞.希爾)在2009年名為“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的市場調研報告中對BIM的定義比較簡練、清晰、易記,也容易傳播:
BIM是利用數字模型對項目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過程。
美國國家BIM標準對BIM的含義進行了如下四個層面的解釋,內容頗為完整(也免不了有些許艱深):
- 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
- 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
- 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概念開始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
- 在項目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應其各自職責的協(xié)同作業(yè)
2、BIM Model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由于約定成俗把BIM和建筑信息模型用在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身上,我們就又一次約定成俗把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叫做BIM模型。
BIM模型是BIM這個過程的工作成果,或者說上一節(jié)BIM定義中那個為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設計、施工、運營服務的“數字模型”。
目前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建設項目的BIM模型通常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在不同程度上互相關聯(lián)的用于不同目的的數字模型,雖然在邏輯上,我們可以把跟這個設施有關的所有信息都放在一個模型里面。
一個項目常用的BIM模型有以下幾個類型:
- 設計和施工圖模型
- 設計協(xié)調模型
- 特定系統(tǒng)的分析模型
- 成本和計劃模型
- 施工協(xié)調模型
- 特定系統(tǒng)的加工詳圖和預制模型
- 竣工模型
3、BIM Authoring Software - BIM建模軟件
通常業(yè)界同行說的BIM軟件大多數情況下是指“BIM建模軟件”,而真正意義上的BIM軟件所包含的范圍應該更廣一些,包括BIM模型檢查軟件、BIM數據轉換軟件等。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混淆,個人覺得還是使用BIM建模軟件比較穩(wěn)妥一些,如果我們把BIM定義為利用數字模型服務于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項工作的過程的話。
下面是目前具備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幾個主要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類項目的BIM建模軟件:
- 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
- Bentley公司的Bentley Architecture系列
- Gery Technology公司的Digital Project
- Graohisoft公司的ArchiCAD
- Nemetschek公司的AllPLAN(Vectorworks)
為什么要進行BIM軟件二次開發(fā)?國內BIM設計,現階段仍然采用先出圖再建模的模式,俗稱“逆向設計”。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目前BIM軟件的建模速度遠遠趕不上二維CAD設計,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顯著。為了提升BIM軟件的建模速度,就需要借助二次開發(fā)技術。
隨著虛擬建造技術的發(fā)展,BIM在施工階段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幫助施工單位可視化施工過程,減少施工中的碰撞沖突問題,達到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標?;谠O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和設計階段的BIM模型,根據施工需求深化BIM模型,提升其準確性、可校核性。使其符合施工階段的特點及現場情況,完整表示工程...